惊蛰,又名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斗指丁,太阳到达黄经345°,于公历3月5-6日交节。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、生长的状态。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
惊蛰三侯
初候,桃始华
《吕氏春秋》作桃李华。桃,果名,花色红,是月始开。
惊蛰前后,桃花盛开。
二候,仓庚鸣
庚亦作鶊,黄鹂也。《诗》所谓有鸣仓庚是也。《诗》曰黄鸟,齐人谓之搏黍,又谓之黄袍僧,家谓之金衣公子。其色鵹黑而黄,又名鵹黄。谚曰:黄栗畱黄莺莺儿。皆一种也。
万物复苏,黄鹂鸣叫。
三候,鹰化为鸠
鹰,鷙鸟也,鹞鸇之属;鸠即今之布谷。章龟经曰,仲春之时,林木茂盛,口啄尚柔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如痴而化,故名曰鳲鸠。
惊蛰节气重要意义
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,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。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,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方位和八卦以及干支时间是联系在一起的。当斗柄指向正东方,卦在震位,是为卯月(仲春之月),万物之所出达也,万物出则天地变化可现矣。在二十四节气中,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。
惊蛰民间习俗
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,开口噬人,犯之则在这年之内,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风作浪,阻挠你的前程发展,引致百般不顺。大家为了自保,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。所谓祭白虎,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,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,口角画有一对獠牙。拜祭时,需以肥猪血喂之,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,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,使之充满油水,不能张口说人是非。
400-018-2016
17737500969
QQ :3003876893